| 于右任(1879-1964)陕西三原人。复旦大学校友。记者,诗人,书法家,政治家。早年加入同盟会,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帝制。曾在上海办《神州日报》、《民呼日报》、《民立报》、《民唹日报》,鼓吹革命。辛亥革命后,曾任南京临时政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府交通部次长,国民政府常委、军委会常委、 审计院院长,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。1905年,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,后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时时关注复旦,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,有“复旦的孝子”之称。于右任精书法,尤擅草书,有《标准草书》一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册行世,被誉为“当代草圣”。1964年病逝于台湾。于右任的书法,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,可谓融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碑帖于一炉,行成他独特的习作。于右早年书从赵孟俯入,后改攻北碑,精研六朝碑版,在此基础上将篆、隶草法入行楷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,独辟蹊径,中年变法,专攻草书,参以魏碑笔意,自成一家。自鸦片战争以来,清廷腐,国力渐衰,中华民族受到列强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侵略。他所以喜欢魏碑,是因为魏碑有“尚武”精神,有粗犷豪放之气。他怀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,以图唤起中华民族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的觉醒。这从他写的一首诗中可以得到反映。“朝临石门铭,暮写二十品,辛苦集为联,夜夜泪湿枕。”否则,如果只是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临习书法,是无须“夜夜泪湿枕”的。他曾说过,“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,诗文书法,皆余事耳。然余事亦须卓然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自立。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。”他正是这样,博撷约取,以个人审美原则取舍,形成了自己的行楷书,得以在千载书史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上“卓然自立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|